首页 资讯 正文

科技小院,从河北曲周出发……-全球热消息

2023-05-04 06:10:21   来源:长城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并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


(相关资料图)

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

你们好!来信收到了,得知大家通过学校设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我很欣慰。

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我向你们、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

习近平

2023年5月1日

总书记的回信中

提到了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

而全国首家科技小院

就诞生在河北曲周县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

全国首家科技小院在河北曲周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和河北省曲周县合作建立了全国首家科技小院,通过“研究生+农民+合作社+产业”模式,将农业产业急需的应用型、综合型人才送到田间地头。

截至目前,曲周县已建成前衙葡萄科技小院、相公庄苹果科技小院等10家科技小院,每个科技小院驻扎着3到5名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他们与农民共同劳作,开展实用新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

“依托科技小院,我们打造了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四零’科技培训和服务模式,累计培养8万余名新型科技农民。”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旭东介绍。

就在不久前,“全国科技小院发源地”揭牌仪式在曲周县白寨科技小院举行。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科技小院——白寨科技小院。

2023年4月,“全国科技小院发源地”在曲周揭牌。

科技小院大门天天敞开

农民有事就进来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晓林介绍,师生们开始是在中国农大河北曲周实验站工作,发现离农民太远,新技术很难推广。于是,他们干脆搬进了村里居住。“小院”大门天天开着,农民有事就进来,拿着苗,问有啥病了,该施啥肥,问题五花八门,学生们四处求解后再给出解决方案。村民们亲切地把这个院子称为“科技小院”。

在曲周县,李晓林带着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建起玉米种植示范点。耕种仍以农民为主体,种植他们选的品种,按标准来浇地、施肥、进行田间管理。

示范区第一季玉米成熟后,比示范区外农民耕种的田地平均产量提高了16.8%。由此,农民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按照示范区、示范点的方法科学种植玉米和小麦。

河北曲周白寨科技小院。

看到北京来的专家指导的玉米获得高产,后老营村村民们也上门求助。这个村是西瓜种植村,村民正苦恼于西瓜死苗、产量低等问题。李晓林于是又在后老营村建起了服务西瓜种植的科技小院。

很快,科技小院这种农技推广模式赢得了当地农民的认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团队也给当时的科技小院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科技人员常驻生产一线,进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平台。

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

涉及222种农产品

走在第15个年头,这一点星火已经燎原。

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已在全国24个省区市的91个县市区旗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

如今,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222种农产品,覆盖国民经济农业行业中农林牧渔业的59个产业体系,占比83.1%。2020年以来,科技小院模式7次写入中办、国办与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重要文件。2022年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支持全国31个省份的68个培养单位建设780个科技小院。同时,科技小院模式也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已推广到老挝和非洲8国。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曹国鑫

在曲周一待就是五年

作为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河北曲周白寨科技小院已经迎来送往十多届学生。师生们依托科技小院,针对不同的农林牧渔产业进行田野调查和试验研究,帮农民解决生产问题。

2009年6月25日,中国农业大学学生曹国鑫来到曲周,没想到一待就是五年。在白寨科技小院的时间里,为提升粮食产量和品质,改善农民种植习惯,往更加科学的生产方式上靠拢,曹国鑫和同学老师一起做了许多探索。

白寨科技小院第一批学生之一曹国鑫在田间地头吃午餐,馒头就大葱。

“从小院出来的学生,不会轻易放弃农业这个领域。”曹国鑫如今已经是北京物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时不时还会翻出以前在小院的照片忆苦思甜。“我现在所做的工作,其实就是在探索,把全国各地的农副产品做好标准化分级,打出品牌,从而提升农产品的溢价能力,同时缩短供应链条,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益。”

为什么执拗于农民增收?曹国鑫说,从小院出来的学生,天然地会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科技小院,除了跟农作物打交道,就是跟农民生活在一起,会不由自主地被农民感染。

每个小院都驻扎着三五名研究生

师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

作为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的第一批学生之一,曹国鑫几乎成了学弟学妹口中的“传奇”。2016年,曹国鑫和老师同学们持续做了五年的研究成果发布在了《自然》杂志上,这篇名为《科技小院让中国农民实现增产增效》的研究论文,一下子引起了业界的轰动。

河北曲周王庄科技小院。

仅在曲周县域内,就有多个像白寨一样的科技小院,前衙葡萄科技小院、相公庄苹果科技小院、岳庄甜叶菊科技小院……每个小院都常年驻扎着三五名研究生,师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

一场葡萄农技线上培训

吸引了曲周173个村民线上听课

2022年12月16日,河北曲周前衙科技小院组织村村讲活动,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讲解农技知识,虽然是农闲季节,小院梳理出葡萄全生育周期农技知识,重点讲解农户关注的关键点,如病虫害高发期的防治技术等延展讲解。

这一场葡萄农技线上培训,吸引了曲周173个村民线上听课,其中不止有前衙村的农户,曲周全县的葡萄种植户,几乎都听了这场培训。

近期,王庄科技小院开展农技线上培训,参与人数达到400多人。针对农户提出有没有必要浇冻水、除草剂什么时候打等问题,科技小院指导教师牛新胜进行了答疑解惑,给农户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

王庄科技小院农技线上培训。

学生们开着一辆科技小车

在村里走街串巷吆喝农技培训

攻读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张桂花向记者介绍,曲周县种植葡萄的农户总体数量并不多,前衙科技小院也将在周边村子开展村村讲活动,针对不同村子对农技知识的具体需求,前衙科技小院联动其他小院,讲解农户需要的农技知识。

每次在开讲前,张桂花和师弟师妹会开着一辆科技小车,在村里走街串巷吆喝农技培训,有空的村民走出家门,在村里就能听到最前沿的农技知识。

张桂花开着科技小车在村里宣传。

张桂花负责主持活动,会让农户互动讨论,问题可以得到更好的交流。每场农技培训大约40-60分钟,来参与的村民不等,少的时候二三十个,多的时候上百个。张桂花介绍,每年科技小院都会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定期开展农技培训。

1万多名农民被培养成为

懂技术、有能力的“土专家”

以满足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科技小院零距离、手把手向农民提供科技服务。每个小院都常年驻扎着3-5名研究生,长期扎根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直接面对农业生产一线问题,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点对点解决实际问题。

曲周县借助科技小院,打造“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四零”科技培训和服务模式,通过建立示范方展示和宣传技术,让农民看到技术的增产增效效果;通过入村培训、冬季大培训、田间学校、科技长廊等方式开展农民科技培训,让农民理解并掌握技术;通过在生产过程中为农民提供手把手、面对面的及时服务,破解了农业技术“最后一米”的瓶颈,把1万多名农民培养成为懂技术、有能力的“土专家”和“科技致富带头人”,让科技小院“无障碍”服务乡村振兴。

曲周县前衙葡萄科技小院,通过引进巨丰、腾仁、玫瑰香等名优品种,采用“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模式,开展无公害葡萄种植,亩产达6000斤,每斤葡萄的售价由1.6元左右提高到3元。

一场青春和农业的双向奔赴

农大学子来到田间

既指导了农业生产、推广新技术

又方便他们深入第一线做科研

一举多得

来源:新华社、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邯郸新闻网、微观曲周等

责编:房淑婧 苏浩军 陈兆月

编辑:张晓静

关键词:

为你推荐